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汉语词典
地名词典 名人词典 特产词典 历史词典 综合词典 词语组合 词语组词
成语词典
成语组合 成语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教育工具
古诗词 造句大全 英语词典 元素周期表

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的写法


三希堂法帖介绍

《三希堂法帖》(拼音:sān xī táng fǎ tiè),中国清代官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1747)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薌林)等人奉敕用内府所藏魏晋至明朝历代书迹选编摹勒,刻成《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32卷,至乾隆十八年(1753)完成,共收入历代书法家134人,书迹340件,刻石495块,原石今存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内。

清高宗弘历(乾隆)喜好书画,曾将最珍爱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合称“三希”,并在故宫养心殿内辟专室收藏,名曰“三希堂”;又曾命张照等将宫内收藏的书画作品整理著录,先后编成《石渠宝笈》共3编。《三希堂法帖》即由此得名。此帖收罗广泛,摹刻亦精,规模之大为其他朝代所未有,但其中伪迹甚多,后人评价不高。其初拓本纸墨、拓工、装裱皆精良,收藏价值较高,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在帖石上下边缘加刻花纹后,拓本遂粗率不足观。

此外,乾隆二十年(1755),弘历又命大学士、户部尚书蒋溥(1708~1761,字质甫,号恒轩)等人选出《三希堂法帖》未收的唐宋元人书迹38件摹勒上石,嵌于颐和园万寿山墨妙轩两壁,称《墨妙轩法帖》四卷,弘历亲自作序,作为《三希堂法帖》的续帖。今原石已毁,拓本流传较少。

相关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