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户与机工介绍
明代中后期,
苏州丝织业中的早期资本家与雇佣工人。其时苏州丝织业发达,“机房”甚多,均由机户出资开设。机户拥有资金和几十台织机,雇佣机工数十人进行生产。机工以纺织丝绸为生,家无恒产,“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明神宗实录》卷361)。机工各有专长,计日领取工资。因故不能上班,唤无主工匠代之,称为“唤代”,实即临时工。无主待业之临时工黎明时立桥头以待呼唤。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车匠(以车纺丝者)立濂溪坊。“什佰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早饭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城内有机工数千人,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他们是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苏州丝织业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机户为早期资本家,机工即早期雇佣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