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山东省潍坊市。
学校现占地面积21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亿元。学校建有集文献借阅、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图书485万册。建有反映潍坊悠久历史文化的潍坊文化名人馆、古籍馆,公开出版党委机关报《潍坊学院报》和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建有高标准的大型体育运动场、面积4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建有
北海文化研究院、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潍坊公共安全研究院、潍坊金融财政研究院、文博研究院、量子通信研究所、微尺度科学研究所等48个研究院所和山东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等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298个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是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之一。学校建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校园网,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潍坊地区网络中心、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现设21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和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现有光学、区域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海盐文化”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基地和山东省中罗果蔬栽培技术合作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成教品牌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省级成教特色课程50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目前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6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人,高级职称教师645人,博士、硕士113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多人,近年来有20余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有50余人被评为省级学术骨干和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6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以训、刘振兴、肖纪美、钱逸泰、许绍燮、束怀瑞、麦康森、傅廷栋、姚建铨、潘建伟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为代表的21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现面向全国30个省(区、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3300人,接收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获奖130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37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20%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深入开展服务潍坊行动,在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办学功能。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580余项;取得授权专利80余项;出版著作、主编教材等5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5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150余篇,被SCI、EI等收录1280余篇。学校主动服务山东省“蓝黄”两区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化工、设施农业、文化旅游等地方支柱产业开展科研攻关,提供科技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借鉴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奥地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9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与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全面合作办学。定期选派优秀师生出国研修访学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
近年来,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以“高分双优”成绩通过了省委高校工委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评估,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改革试验区首批试点建设的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全国高校节能成果示范单位”、“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级花园式校园”、“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建设发展成就,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按照“抓基础、上水平、创特色”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实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战略,积极推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奋力争创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部分校友代表
卢志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九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逄锦聚—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南开大学统计制度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
郑金兰—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探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 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徐振溪—青岛市副市长。
校徽释义
此标识造型简练,色彩明快醒目;涵义深刻丰富,易于识别和记忆,有很强的现代感和标识性;且便于制作,能适应各种应用场合。
校徽释义:沟通与交流 互动与结合长与幼 教与学 扎实与进取 治学与成长 严谨与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