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朗读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高适 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 高适 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译文注释
译文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注释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薛据,荆南人,《唐诗纪事》作河中宝鼎人。开元进士,终水部郎中,晚年终老终南山下别业。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本唐高宗为太子时纪念其母文德皇后而建,故曰慈恩。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
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出世界:高出于人世的境界。世界,人世的境界。
磴(dèng):石级。盘:曲折。
突兀:高耸貌。
峥嵘(zhēngróng):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四角:塔的四周。碍:阻挡。
七层:塔本六级,后渐毁损,武则天时重建,增为七层。摩苍弯:
惊风:疾风。
驰道:可驾车的大道。
宫馆:宫阙。
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
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夙:素来。
挂冠:辞官归隐。
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此诗就是当时的和诗之一。
高适名句推荐
-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作者:高适:出自《营州歌》
-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作者:高适:出自《蓟中作》
-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作者:高适:出自《燕歌行》
-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作者:高适:出自《封丘作》
-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作者:高适:出自《别董大二首》
-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作者:高适:出自《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作者:高适:出自《送魏八》
-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作者:高适:出自《夜别韦司士》
-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作者:高适:出自《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作者:高适:出自《夜别韦司士》
诗词推荐
- 沙远晴波浅漾金鱼苗初上小如针将船载酒江头饮水柳千株满岸阴 其四元代:丁复
- 寄友,为红巾破九江府清代:刘鹗
- 望江南 晚思清代:沈谦
- 觉罗八姑贞孝诗清代:戴亨
- 武昌怀古十咏·南楼宋代:白玉蟾
- 景仁寄和萧公陂诗次其韵宋代:曹彦约
- 【双调】沉醉东风 琼花蝶粉霜元代:张可久
- 南诏碑清代:牛焘
-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十二 其十二元代:凌云翰
- 韩叔冲约客泛舟沧江分韵得落字宋代:魏了翁
- 姚叔节解元属题张亨甫先生题寄按察公石田画卷清代:陈宝琛
- 西唐代:徐夤
- 自彭蠡湖初入江唐代:张九龄
- 纳凉三首 其一清代:张珊英
- 再答山阴王玉映并宗弟睿子清代:丁耀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