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
沈阳体育学院
曾用名:东北体育学院
英文名称: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建院时间:1954年
学院隶属: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采用省体育局与教育厅共管,以省体育局为主的管理方式。
校址: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
邮政编码:110102
学院网址:www.syty.edu.cn
地理位置:地处中国东北部的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学院占地总面积121万平方米,主校园位于横穿市区的浑河南岸,占地约71.4万平方米;在城郊东南部山区建有雪上运动中心,占地约50.5万平方米。
党委书记:于晓光
院长:王钰清
学院沿革
1954年 东北体育学院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东北人民政府举办;校址确定在沈阳北陵原东北大学体育场旧址周围区域。
1955年 竞技指导科(原东北体训班)划出学院建制。
1956年 更名沈阳体育学院。
1958年 划转辽宁省政府领导,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管。
1960年 设立体育系和运动系;不久运动系划出学院建制,但保留运动系(或沈阳体育学院分院)名义至1984年,成为辽宁省运动技术学院的前身。
1963年 由辽宁省高教局直接管理,省体委业务指导。同年省属沈阳市体育学校中专并入。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招生至1971年。
1969年 迁往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农场,次年陆续迁回沈阳原址。
1980年1月 隶属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设立附属竞技体校。
2001年3月 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采用省体育局与教育厅共管,以省体育局为主的管理方式。
2004年9月 学院白清寨雪上运动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006年12月 学院迁入新校区。
教学单位及专业设置
体育教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运动训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
武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
体育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体育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英语专业
社会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休闲体育专业
体育艺术学院:表演专业
体育信息技术系:教育技术学专业
研究生部
成人教育部
附属竞技体校(含中专)
附属体育学校(含中专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学生和教师(截至2011年1月)
全日制在校生8414人,其中本科生7663人,研究生651人。
专任教师503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160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4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21人。
校园和设施
●新校区
校园面积:71.4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
主要设施:
图书馆:14878平方米
教学楼:19292平方米
科技楼:15712平方米
办公楼:9827平方米
田径馆:15910平方米
篮排球馆:19429平方米
武术体操馆:17208平方米
羽乒馆:11755平方米
网球馆:12150平方米
体育场:9421 平方米(看台等附属设施,容纳观众2.5万人)
游泳馆:7421平方米
大学生会堂:8766平方米
竞技体校综合楼:8287平方米
学生食堂:14453平方米
大学生公寓:76550平方米(共12栋)
留学生公寓:4959平方米
交流中心:9971平方米
室外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轮滑场、素质拓展训练场等21个。
●白清寨雪上运动中心
占地面积:50.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835平方米
主要设施:综合楼(运动员公寓和雪具大厅)、招待公寓(2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槽单板雪上技巧训练竞赛场地;初、中、高级雪道;素质拓展培训场地。
●北陵校区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夏训水池跳台、南小区综合服务楼等。
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培养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和优秀竞技人才,在冰雪等优势项目上勇攀世界体育高峰,打造了核心竞争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科学研究
学院的科研工作围绕四大领域进行组织: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学术刊物《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双月刊)是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核心库(CSA)核心期刊。
国际交流
学院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乌克兰、越南、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或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与法国里尔第二大学合作,开展本硕两段式教学。
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以体立校、育人为本、体教结合、服务社会
●价值追求:为国争光,勇攀世界体育高峰
●校训:厚德博学,弘毅致强
●“同船”精神:风雨同舟、利益与共、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校歌:《我们集合在沈阳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