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论公允[chí lùn gōng yǔn] 指言论公平并合于情理 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
1、 某报创刊以来,一向持论公允,所以人人爱读它。
2、 郝持经几个月润色,一部持论公允、章法规范的县志成稿。
3、 可喜的是,这次事件,从校方到社会舆论,基本都是持论公允,平和理性。
4、 但他持论公允,得红楼“自由”精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5、 其文言约意丰,持论公允,角度新锐,卓识迭出,广受好评。
6、 韦著《孙中山》的最大特点是持论公允。
7、 在此背景下,那些主张持论公允、不视中国为威胁的日本人不是被边缘化,就是被指为“日奸”。
8、 全书以历史主义学派对以往历史抱以“同情的理解”的史观进行理论分析,注重历史情势,持论公允,见解深刻。
9、 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这应该是相当接近历史真实、持论公允的解释。
10、 这样的稿件很有生命力,很有创造性,不仅被海外所接受、喜爱,也让我们的官员和公众感到风格独具、视觉独特、持论公允。
11、 作者当然不是一味地怀疑、然后否定旧论,如这样便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而是把人物和时间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尽可能做到持论公允。
12、 同时,作者对历朝历代的慈善救济效果还旁征博引各类史料进行了客观评价,持论公允而中肯,不随意虚夸亦不任意抹杀。
13、 朱正对鲁迅的一生及其作品十分熟悉,对鲁迅的亲友和政敌等皆如数家珍,持论公允。
14、 小商小贩是个宝,这话态度坚决,旗帜鲜明,饱含深情,持论公允。
15、 一个学者,一旦由一己之利出发,又如何能站定客观中正的立场,持论公允呢?于立生(江苏南通。
16、 多数文章以新解密的历史档案、当事人新近的回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或给出颠覆性的结论,或给历史以新的解释,文章条理清晰,持论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