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诗词(298首)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人物生平
才气逼人
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太子之争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当西征大军辗转到帝都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它的稳定与安宁。凯旋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
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世子之争。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洛水感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忧生之嗟
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但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的诗词列表
-
两汉:曹植
一顾千金重。
何必珠玉钱。
-
两汉:曹植
凉风肃兮白露滋。
木感气兮条叶辞。
临渌水兮登崇基。
折秋华兮采灵芝。
寻永归兮赠所思。
感离隔兮会无期。
伊郁悒兮情不怡。
-
两汉:曹植
日匿影兮天微阴。
经逈路兮造北林。
-
两汉:曹植
高谈虚论。
问彼道原。
-
两汉:曹植
灵鉴无私。
-
两汉:曹植
身被轻暖。
-
两汉:曹植
皇考建世业。
余从征四方。
栉风而沐雨。
万里蒙露霜。
剑戟不离手。
铠甲为衣裳。
-
两汉:曹植
游鸟翔故巢。
狐死反邱穴。
我信归故乡。
安得惮离别。
-
两汉:曹植
君王礼英贤。
不吝千金璧。
从容冰井台。
清池映华薄。
-
两汉:曹植
南方有障气。
晨鸟不得飞。
-
两汉:曹植
膏沐谁为容。
明镜闇不治。
-
两汉:曹植
橙橘枇杷,甘蔗代出。
-
两汉:曹植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沈。
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
两汉:曹植
高坟郁兮巍巍。
松柏森兮成行。
-
两汉:曹植
秋商气转微凉。
-
两汉:曹植
仙人揽六着。
对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
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
河伯献神鱼。
四海一何局。
九州安所知。
韩终与王乔。
要我于天衢。
万里不足步。
轻举凌太虚。
飞腾踰景云。
高风吹我躯。
回驾观紫薇。
与帝合灵符。
阊阖正嵯峨。
双阙万丈余。
玉树扶道生。
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
东过王母庐。
俯观五岳闲。
人生如寄居。
潜光养羽翼。
进趋且徐徐。
不见轩辕氏。
乘龙出鼎湖。
徘徊九天上。
与尔长相须。
-
两汉:曹植
扶桑之所出。
乃在朝阳溪。
中心陵苍昊。
布叶盖天涯。
日出登东干。
既夕没西枝。
愿得纡阳辔。
回日使东驰。
-
两汉:曹植
美玉生盘石。
宝剑出龙渊。
帝王临朝服。
秉此威百蛮。
历刀不见贵。
杂糅刀刃间。
-
两汉:曹植
揽衣出中闺。
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
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
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
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
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
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
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
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
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
永副我中情。
-
两汉:曹植
悠悠远行客。
去家千余里。
出亦无所之。
入亦无所止。
浮云翳日光。
悲风动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