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汉语词典
成语组合 成语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词典
词语组合 词语组词
教育工具
造句大全 英语词典 元素周期表

陆九渊的诗词(28首)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主要成就

陆九渊官位不算显要,学术上也无师承,但他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的观点,所谓心既是孟子所说的我,认为我生万物生,我死万物死。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心学”。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陆九渊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是中国南宋时期最富有个性的哲学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在程朱理学集大成之际,他以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深邃的理论洞察力,最早发现了理学内化道路潜在的支离倾向和教条隐患,成功地开拓出一条自吾心上达宇宙的外化道路,为宋明新儒学思潮从朱子学到阳明学的心学转向创造了必要的学术条件。

陆九渊承认王安石英才盖世,不合流俗,但认为王安石学术上没有触及根本,不苟同其政治改革。对“靖康之变”胸怀复仇雪耻之大义,故访求智勇之士,共谋恢复失地。任地方官时,政绩颇著,而不忘教育,常授徒讲学。去官归里后,他在学宫内设讲席,贵贱老少都赶来听讲,据《象山年谱》称,“从游之盛,未见有此”。

讲学授徒

陆九渊还热心于讲学授徒,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每开讲席,学者辐辏,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弟子遍布于江西、浙江两地。他在长期的讲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理论。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存心、养心、求放心和去蒙蔽、明天理的作用。他主张学以致用,其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以挽救南宋王朝衰败的命运。在教育内容上,他把一般知识技能技巧,归纳为道、艺两大部分,主张以道为主,以艺为辅,认为只有通过对道的深入体会,才能达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目的。因此,要求人们在“心”上做功夫,以发现人心中的良知良能。陆象山的学生,最著名的是杨简、袁燮、舒璘、傅子云等,其中杨简进一步发挥了其心学。江西抚州是象山学派的重镇,明代陈献章、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心学。今南昌城内的象湖相传为陆九渊当年在南昌开坛讲学之处,“象湖”一名由其号(象山先生)而来。

陆九渊自幼好学,他的好学不在于博览,而表现在善于思考上。三、四岁时,他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后来他读书孜孜不倦,又常在书中发现问题。例如读《论语·学而》,就对《有子》三章表示怀疑;读二程书,就发现伊川(程颐)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或有矛盾处。

陆九渊十三岁时,有一天对自己少儿时思考的问题忽有所悟。这天,他读古书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于是忽然省悟道:原来“无穷”便是如此啊。人与天地万物都在无穷之中。他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陆九渊年谱》中说他“因宇宙字义,笃志圣学”,就是说他从宇宙二字,悟得人生之道。陆九渊立志要做儒家的圣人,而他以为,做圣人的道理不用别寻他索,其实就在自己心中,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对宇宙无穷与对圣人之心广大的顿悟使陆九渊进入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正象他后来在《语录》中说的: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天之所以命我者,不殊乎天,须是放教规模广大。(《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陆九渊一生的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受到他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他以“心即理”为核心,创立“心学”,强调“自作主宰”,宣扬精神的作用。他的学说独树一帜,与当时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相抗衡。1175年6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鹅湖大辩论”。

陆象山的学生,最著名的是杨简、袁燮、舒璘、傅子云等,其中杨简,进一步发展了其心学。江西抚州是象山学派的重镇,明代陈献章、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心学。

人物生平

陆九渊生于绍兴九年二月乙亥(1139年3月26日)辰时,陆九渊出生时,出身于一个九世同居、阖门百口的封建世家,他的八世祖陆希声曾在唐昭宗时任宰相,五代末因避战乱迁居金溪,遂“买田治生,赀高闾里”(《陆九渊集》卷二十七《行状》),成为地方上有名的豪门大族。金溪陆族经过几代变迁,到陆九渊出生时,经济已经衰落,只有10亩左右的菜田和一处药铺、一处塾馆。但至此,陆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仍保有宗族大家的风度。

陆氏有家学渊源,陆九渊的八世祖陆希声“论著甚多”,高祖陆有程“博学,于书无所不观” (《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到陆九渊父亲这一代虽已家业衰落,只靠经营医药和教书授学来维持家计,但仍“以学行为里人所宗,尝采司马氏冠婚丧祭仪行于家”(《宋史·陆九龄传》)。陆门家风整肃,闻名州里,甚至受到孝宗皇帝的称赞。

陆门治家依靠严格执行宗法伦理,同时,也靠家庭成员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尽其能,各供其职。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从小耳濡目染,长大成人后亲自管家,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于陆九渊形成对社会国家的参与意识会有很大影响,也许,这就是陆氏兄弟形成“专务践履”之学的学问起点吧。

陆九渊出生时,其父因儿子多,打算让乡人收养,长兄陆九思的妻子刚好生有儿子,陆九思即令妻乳九渊,而将自己的儿子给别人奶喂。

陆九渊后来侍兄嫂如侍父母。陆九渊自幼聪颖好学,喜欢究问根底,提出自己的见解。三四岁时,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他就日夜苦思冥想。长大后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说时,终于弄明白了其中奥妙。他初读《论语》,即指出其讹误之处。

乾道八年(1172年),三十四岁的陆九渊考中进士,初任隆兴府靖安(今江西靖安)县主簿,后调建宁府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主簿。

大约十年后,他被荐为国子监正,不久,又迁“编修敕令所”的“删定官”。陆九渊少年时曾读三国、六朝史,有感于当时“夷狄乱华,后又听长辈讲“靖康之耻”,于是曾剪断指甲,学习弓马,慨然要为大宋朝廷复仇。在任“删定官”时,他便“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朝廷论对时,“遂陈五论:一论仇耻未复,愿博求天下之俊杰,相与举论道经邦之职;二论愿致尊德乐道之诚;三论知人之难;四论事当驯致而不可骤;五论人主不当亲细事。”(《宋史·陆九渊传》)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九渊在朝中提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得到孝宗赞许。同年,被差管台州崇道观,因这只是个管理道观的闲职,于是他便归江西象山书院(位于今江西省贵溪县)讲学,汇集了四方学者。

绍熙二年(1191年),出知荆门军(辖今湖北荆门、当阳两县),政绩显著,社会风气大变。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他慨叹于靖康间北宋被灭的惨痛事件,和四方志士交结,除将作监丞,因给事中王信反对,落职还乡。陆九渊当时名望已高,每开讲席,学者群集,“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他自号“象山翁”,学者尊为“象山先生”。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处江汉之间,为四战之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实际防务极差,连城墙也没有。他“乃请于朝而城之”。经过一年左右的认真治理,“政行令修,民俗为变”。

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的一天,陆九渊对亲近之人说:“先教授兄有志于天下,竟得不到施展就要离开人世了。”又对家人说:“我将死矣。”还对僚臣说:“我将告终。”适逢祈祷下雪,第二天,雪果飘下,陆九渊乃沐浴更衣端坐,两天后(十二月十四日,即1193年1月18日)安然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棺殓时,官员百姓痛哭祭奠,满街满巷充塞着吊唁的人群。出殡时,送葬者多达数千人,归葬于金溪青田。

嘉定十年(1217年),赐谥“文安”。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金溪县城衙门前为陆九渊建有“百世大儒”坊,两侧镌刻“学苟知本六经皆注脚,事属分内千经有同心”对联。

陆九渊的诗词列表

  • 宋代:陆九渊

    村静蛙声幽,林芳鸟语警。

    山樊纷皓葩,陇麦摇青颍。

    离怀付西江,归心薄东岭。

    忽念饥歉忧,翻令发深省。

  • 宋代:陆九渊

    尽道吾庐登陟难,上人得得到相看。

    莫言无物堪延待,也有茶浇舌本乾。

  • 宋代:陆九渊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

    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

    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墝埆。

    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

    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

    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

    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

    教诏弥谆谆,听受只藐藐。

    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

    流离且未还,已复事椎剥。

    按察殊未曾,圣主独先觉。

    重贻宵旰忧,顾盼求草荦。

    君固岷峨英,怀抱富荆璞。

    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

    锵然历帝聪,简记谅已确。

    外台适虚席,妙选出亲擢。

    此节岂轻受,委寄重山岳。

    除音九天下,众论靡瑕驳。

    揽辔首越山,青萍方在握。

    送君无杂言,当不负所学。

  • 宋代:陆九渊

    命驾不辞春径泥,少蓬高会帝城西。

    物非我辈终无赖,书笑蒙庄只强齐。

    天入湖光随广狭,山藏云气互高低。

    谁怜极目茭蒭里,隐隐苍龙卧古堤。

  • 宋代:陆九渊

    自从相见白云间,离聚常多会聚艰。

    两度逢迎当汝水,数年隔阔是曹山。

    客来濯足傍僧怪,病不烹茶侍者閒。

    不是故人寻旧隐,只应终日闭禅关。

  • 宋代:陆九渊

    灵华兮英英,芝质兮兰形。

    琼葩兮瑶实,冰叶兮雪茎。

    石室兮宛宛,苔茵兮菁菁。

    阴长松之偃蹇,带飞瀑之琮琤。

    实青端而黄表,眇中藏而不矜。

    匪自昭其明德,羌无愧兮畴能。

  • 宋代:陆九渊

    学佛居山林,往往仪状野。

    道人翩然来,礼节何尔雅。

    职事方惽惽,言论翻洒洒。

    安得冠其颠,公材岂云寡。

  • 宋代:陆九渊

    子作寒梢已逼真,不须向上更称神。

    由来绝艺知音少,只恐今人过古人。

  • 宋代:陆九渊

    直从平地矗崔嵬,南向群山斗次来。

    尽此半春留客醉,莫愁一日不花开。

    水从绿野前头绕,竹向芳菲缺处栽。

    目前断鸿天外去,问他更是几时回。

  • 宋代:陆九渊

    利名风浪日相催,青眼难于世上开。

    何事诸君冒艰险,杖藜来入白云堆。

  • 宋代:陆九渊

    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

    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 宋代:陆九渊

    从来胆大胸隔宽,虎豹亿万虬龙千,

    从头收拾一口吞。有时此辈未妥帖,

    哮吼大嚼无毫全。朝饮渤澥水,

    暮宿崑崙巅。连山以为琴,

    长河为之弦。万古不传音,

    吾当为君宣。

  • 宋代:陆九渊

    人生不更涉,何由知险艰。

    观君一巨轴,奚啻百庐山。

  • 宋代:陆九渊

    畴昔诗囊未破悭,琼瑰益自倍枵然。

    才华甘落诸公后,诚实徒居野老前。

    腊寺晚成春雪早,梅花静对雪花妍。

    从今长作丰登瑞,廪庾家家赡九年。

  • 宋代:陆九渊

    风露枯肠里,宫商两翼头。

    壮号森木晚,清啸茂林秋。

  • 宋代:陆九渊

    讲习岂无乐,鑽磨未有涯。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

    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 宋代:陆九渊

    春日重来慧照山,经年诗债不曾还。

    请君细数题名客,更有何人似我顽。

  • 宋代:陆九渊

    古重百里长,寄命谋托孤。

    今以京秩授,糜至无贤愚。

    州家督版帐,殿最视所输。

    况乃积弊久,宿负堆文符。

    老奸乘仓皇。阴拱为师模。

    民穷敛愈急,吏饱官自癯。

    天子为焦劳,宵旰思良图。

    高选部使者,庶使德意敷。

    石君在荐剡,闻者皆欢愉。

    不知何方民,凋瘵迟君苏。

    君丞固安日,岁旱当蠲租。

    县白如故事,守怒牢睢盱。

    赖君争之力,意得所请俞。

    揭数授里正,俾后不可渝。

    又尝宰尤溪,吏辈初闚{闚规换俞}。

    首以财匮告,欲辟侵民途。

    君乃治税籍,弊蠹穷根株。

    简易以便民,上下交相孚。

    民自不忍负,岂复烦催驱。

    关征且损数,孰谓儒术迂。

    使家得此人,黄屋何忧虞。

    惜哉不及用,重使吾嗟吁。

  • 宋代:陆九渊

    海门昼夜吼奔雷,却立吴山亦壮哉。

    前殿神仙三岛邃,正门阊阖九天开。

    玉阶恭授大官赐,象简亲承御墨回。

    多少箪瓢蓬瓮士,输君留宿两宫来。

  • 宋代:陆九渊

    晴云冉冉薄斜晖,春静衡门半掩扉。

    风入墙头丹杏晚,高枝频颭乱花飞。

陆九渊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