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友仁的诗词(25首)
米友仁(1074-1153)(南宋)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其山水画脱尽古人窠臼,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成却不失天真,每画自题其画曰“墨戏”。其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之表现方法抒写山川自然之情,世称“米家山水”,对后来“文人画”影响较大。其做官后甚自秘重,所画虽亲朋好友亦无缘得之,众嘲曰:“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
人物评价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是米芾的长子。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他也是一位早慧的天才,在19岁的时候,他父亲将他所作《楚山清晓图》献给宋徽宗,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赐。在南宋时,他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甚得宋高宗的宠爱,往往让他鉴定书画。现在,在很多古书画上面可以看见他的跋尾。谈米友仁的书法,也不能不提米芾的书法。米芾的书法先是学习唐人,当他发觉越学越失去魅力的时候,他就开始上溯唐人的书法。直到发现唐人的书法不如晋人那样天真自然之后,他就开始直接以晋人书法为楷模了。但是在大体上,他是以二王为宗的──尤其逼肖于王献之──现在我们可看到的很多王献之的作品,很可能是出自于米芾之手。他的书法成就极高,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不过,在此四家之中,人们却更喜爱他的书法,因为他更像一位纯粹的书法家。他的笔墨技巧是无人能敌的,至今仍然如此。这样,在书法方面,米友仁几乎是亦步亦趋地学着他的父亲,只是他的字没有他父亲那样的精到。在书法之中,米芾最为自信的,是他的用笔与造型──他的笔在纵擒自如的技巧中抑扬搓转,而造型上则蕴藏着流畅自如的魅力。有时会由于痛快淋漓的笔在飞舞,而使书法的结构消失在顿挫起伏的线条之中。这种微妙的处理方式,在他之后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古风和新意,激励着他的独特的书法艺术,以致于这一切在他的晚年得到完善的升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巍然的高峰!有一次他在创作的兴头上,竟然将王羲之与王献之也不放在眼里了。但是米友仁却不能,他甚至没有一位叫吴琚的人写得更像米芾,也比不上此时身处北国的王庭筠。但是在南宋书坛上,米友仁的书法还是不能被轻视的。他那捭阖开张的字势,在以清瘦纤细为主的南宋书坛上,无疑是别具一格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可以说是最先成功地使用了羊毫笔!羊毫在书法中的使用,增加了笔锋在提按时的弹性,使线条的变化更为细腻,表现力更强。这是不能不特别指出的。然而米友仁还是不大承认自己的书法比谁好多少。
米芾的画虽然没有留下来,然而他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有着不可忽视也不容忽视的地位与成就。如果我们在中国的山水画史上将他的名字与他所创造的画法抹掉,那人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从十二世纪起,中国的绘画会从北宋的注重写实而走向了个人情绪的表达。吴师道《吴礼部集》卷十八《米元晖云山图》里面有几句话说得非常深刻:“书法画法,至元章、元晖而变。盖其书以放易庄,画以简代密。然于放而得妍,简而不失工,则二子之所长也。”的确,书法到了米芾的手中,才算放旷起来;画法到了米芾的手中,也才真正简易起来──而这一切都在米友仁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的画里面不大出现物象,而只是云烟缭绕,然而由于他对高超的书法修养和用墨的技巧,却给了他另一种力量,一点也不妨碍他的个人趣味的流露。他有时兴之所至,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如莲蓬。也就是这样,他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自娱”一派。米友仁经常在自己的画上写着“墨戏”二字,就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搜集一下历代品评二米的文献,一是赞他们的变古创新,如董其昌《容台别集》就把米氏父子的这一创造比之于诗圣杜甫、大书家颜真卿那样的贡献:“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另一个则是赞美他们的妙意创真,有如造化之生机。如钱闻诗题米友仁《潇湘白云图》中所说:“雨山、晴山,画有易状,惟晴欲雨、雨欲霁,宿雾晓烟,已泮复合,景物昧昧时,一出没于有无间,难状也。此非墨妙天下,意超物表者断不能到!”
米友仁的画是心灵对自然的直接反映,生气远出,仪态万千。他不是局限于自然物象的一时一地,或者一草一木,而是将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都收于纸面之上,云烟晦明,才足以表征我们心胸中蓬勃无尽的灵感与气韵。米友仁曾经谈到自己的创作方式:“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宗白华先生在引这句话后,把它比作尼采的阿波罗(Apollo)式的精神,以宁静的心态,涵映这个世界的广大精微。所以米友仁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在于他能以平素的精神涵养,培养一片天机,然后在凝神寂照中突然一挥而就的。
绘画的题款始自于苏东坡和米芾,然而他们却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作品留下来,现存作品只有米友仁的。清人方薰《山静居画论》中有一段说:“款题始于苏、米,至元、明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因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滥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书、画的结合,于此大开法门,无论如何也要算上米友仁一份功劳的。如他的《潇湘奇观图》,前画后题,又录了许多别人所作的诗歌,它们三者浑然一体,在米友仁之前,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出来的。还需要特殊提到的,米芾在绘画的形式方面,也大有开创:是他第一个绝不在绢上作画,而只在纸上面作画,以更能发挥毛笔与宣纸的特性;第二,是他开创了挂轴小幅。像后来的册页之类,就是由这种挂轴小幅而来的。这一点当在米友仁那里有所发扬。米友仁的诗。他没有专门的诗文集,手迹传世又少,除几首题画诗外,《玉真法书赞》里有他的《阳春词》一卷,近人朱祖谋辑其词校刻于《强村丛书》里面,唐圭璋先生又录入《全宋词》里。他的诗多平易,近似于白描,偶尔用典,也不艰深,诗中时有洒脱滑稽的地方。他的本色更像一位词人,所作词属柔婉一路,但并不显得弱不禁风,清而见骨,有时化用古人现成的诗句很妙,有如己出。如果他的词数量再多一些,相信在词的创作史上,也会留下浓重的一笔。
米友仁的诗词列表
-
宋代:米友仁
柳塘微雨。两两飞鸥来复去。倚遍重阑。人在碧云山外山。
一春离怨。日照绮窗长几线。酒病情魔。两事春来无奈何。
-
宋代:米友仁
三茅别有洞中天,我欲山居屏世缘。累行积功多蜕举,玉宸欣有地行仙。
-
宋代:米友仁
乱山深处是烟霞,雨暗晴晖日夕佳。至识先生曾到此,故留戏笔在君家。
-
宋代:米友仁
霄壤千千万万山,东南胜地熟跻攀。古人作语咏不得,我寓无声缣楮间。
-
宋代:米友仁
山中宰相有仙骨,独爱岭头生白云。壁张此画定惊倒,先请唤人扶著君。
-
宋代:米友仁
图契朴雕推圣智,万古奔沈馀末伎。兰亭醉墨更无加,始信功名皆傥尔。
庾翼儿郎岂不黠,自是家鸡惭野雉。退之彊聒六艺疏,见处才能到姿媚。
相公有官那得取,不与官家深自秘。却因同好露心胸,谩使萧翼誇末计。
摸金不必曹阿瞒,温韬家有昭陵器。披沙只恐取黄金,剔轴谁能收故纸。
天章宝塔高嵯峨,永表文皇好文艺。至今油蜡传未休,善本何辞万金弃。
-
宋代:米友仁
崇山过新雨,苍翠浓欲滴。林深不通人,溪回有吟客。
日落古道空,天青暮云碧。何处一声蝉,幽栖仍自得。
-
宋代:米友仁
蝶梦初回栩栩。柳岸几声莺语。萍末起微风,山外一川烟雨。凝顾。凝顾。人在玉壶深处。
-
宋代:米友仁
遇酒词先举,逢山眼暂明。一川风雨纵留人。不道此郎归兴、欲兼程。
客久情深□,寻欢恨不能。绳床顿睡梦纵横。赖□□□□□、□□□。
-
宋代:米友仁
郊外春和宜散步。百花枝上初凝露。福地神仙多外府。藏奇趣。幽寻历遍溪边路。
薄宦浮家无定处。萍飘梗泛前人语。与子未须乡国去。来同住。且看群岫烟中雨。
-
宋代:米友仁
九秋气爽,正溪山雨过,茅檐清暇。篱菊妍英,知是为,佳节重阳开也。色妙香殊,匀浮瓯面,俗状卑金斝。歌狂饮俊,满簪还更盈把。
村外草草杯盘,边尘不动,欲买应无价。端使晴霄风露冷,云卷烟收平野。向晚婵娟,半轮斜照,想见成清夜。玉山颓处,要看欹帽如画。
-
宋代:米友仁
从古荆溪名胜地。溪光万顷琉璃翠。极望荷花三十里。香喷鼻。我舟日在花间舣。
向晚余霞收散绮。遥山抹黛天如水。满引一尊明月里。微风起。萧然真在华胥氏。
-
宋代:米友仁
结庐人境羡陶潜。车马不来喧。胜处自多真趣,飞鸟日相还。
心既远,地仍偏。见南山。手持菊颖,山气常佳,欲辨忘言。
-
宋代:米友仁
雨过风来午暑清。榴花红照眼,向人明。一枝低映宝钗横。菖蒲酒,玉碗十分斟。引满听新声。小轩帘半卷,远山青。几人闲处见闲情。醒还醉,为趣妙难名。
-
宋代:米友仁
山气与湖光,四时足殊秀。我识轩中人,是为益三友。
-
宋代:米友仁
山气最佳处,卷舒晴晦云。心潜帝乡者,愿作乘彼君。
-
宋代:米友仁
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犹能易万金。
-
宋代:米友仁
广文当日官虽冷,可奈才名振世何。他日君家须炙手,而今聊复雀堪罗。
-
宋代:米友仁
雨过风来午暑清。榴花红照眼,向人明。一枝低映宝钗横。菖蒲酒,玉碗十分斟。
引满听新声。小轩帘半卷,远山青。几人闲处见闲情。醒还醉,为趣妙难名。 -
宋代:米友仁
阑干倚处。戏裁成、彭泽当年奇语。三径荒凉怀旧里,我欲扁舟归去。鸟倦知还,寓形宇内,今已年如许。小窗容膝,要寻情话亲侣。
郭外粗有西畴,故园松菊,日涉方成趣。流水涓涓千涧上,云绕奇峰无数。窈窕经丘,风清月了,时看烟中雨。萧然巾岸,引觞寄傲衡宇。
米友仁诗词名句
诗词推荐
- 送白礼部贞夫入秦祭告韩王一首明代:黄省曾
- 东渡感事呈唐维卿方伯家时甫星使兼怀幕府诸公 其二清代:林鹤年
- 寒食上冢宋代:方一夔
- 馆中冬夜明代:蔡羽
- 杨茂之志适轩 其一金朝:段成己
- 挽橘泉方文谟先生明代:黄仲昭
- 咏史诗魏晋:王粲
- 海棠宋代:陈与义
- 送吴人席生归乌镇旅寓一首明代:黄省曾
- 浣溪沙宋代:朱敦儒
-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唐代:白居易
- 二月初十日自荻浦绝湖三首 其二宋代:赵蕃
- 隐逸宋代:赵崇森
- 卜算子 出德胜门沿堤过雨轻尘不飞新绿在树澹以夕照纵辔丛薄间极潇爽之致 其二清代:张祥河
- 太庙灵芝产于仁宗皇帝英宗皇帝两室前楹芝上有文成王字臣叨陪政府得预荣观谨课成律诗二首宋代:张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