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遵度的诗词(1首)
崔遵度(954~1020)北宋官员、古琴家。字坚白,本江陵(今属湖北)人,后徙淄川(今山东淄博)。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为和川主簿。知忠州时适遇李顺起义,弃城走,贬崇阳令。真宗即位,复太子中允,改太常丞、直史馆,编修两朝国史。累官左司谏。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命为王友。储宫建,加吏部郎中兼左谕德。著有《琴笺》,明确提出了“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美学思想,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主要成就
崔遵度是“西昆体”诗派的主要作者之一,有文集20卷。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中收有崔遵度的诗。其题材多咏唱前代帝王和宫廷故事,是他在修书的余暇从“遗编”和“前作”里摭拾芳润作成的。诗歌内容虽然显得单薄,感情也不十分充沛,但词藻华丽,声律谐和,对仗工稳,在艺术上超过了晚唐五代的诗歌。
崔遵度的音乐著作也在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代表作是《琴笺》。该著作对乐器、乐理、乐情都进行了精当的表述。尤其是对于乐谱十三徵在古琴上的演奏技法、合弦调配、心灵感应等方面的表述具有独特的见地。如为了达到弦尽而音不灭的效果,他指出了六根琴弦相互呼应的要旨:“一必于四,二必于五,三必于六。”他的这种音乐理论和演奏操作紧密结合的写法,弥补了同类著作的缺陷。《琴笺》内容也填补了以前音乐著作的空白。正如崔遵度自己说的,作《琴笺》是为改变音乐著作“苟其缺”的状况。
人物生平
崔遵度,自幼纯介好学,7岁就从叔父学习经学,时常向叔父提一些有关春秋编年、汉书纪传的问题。他叔父对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可以成名的!”太平兴国八年(983)崔遵度中进士,初任和州主簿,后改任临汾主簿。绥州无定河经常泛滥,他作“纪”以盼整治。宋真宗端拱初年,迁转运副使。朝廷新建秘阁,崔遵度以文才出众入选,擢为著作佐郎。淳化年间,迁殿中丞,又出任忠州(今四川忠县)知州,当地农民暴动,袭占州城,崔遵度投江尽忠,被部下救起。因守城失利,他被降为崇阳(今湖北崇阳县)县令。咸平初年,恢复原品衔,授为太子中允。
真宗景德年间,朝廷决定编修太祖、太宗两朝《国史》,由于这是宋朝第一次编修《国史》,因此格外慎重,崇政殿在全国官员中选拔能胜任此举的人。崇政殿调阅崔遵度所著的文章后,十分高兴,于是召入舍人院。不久改任为太常丞,供职史馆,与路振同为编修官,负责两朝《国史》的编修。大中祥符元年(1008),又受命同修当朝皇帝真宗的《起居注》,进为博士,再授崔遵度为左司谏。
崔遵度平日沉默少语,与世无争,淳澹清素,淡泊名利。掌修史书十余年,恪尽职守。
祥符七年,宋真宗在京都开封之东郊建坛祭天地及太祖、太宗二位先帝,崔遵度与张同为典记。祥符九年,皇太子、寿春郡王赵祯(即后来的宋仁宗)开府,真宗命宰相择选德才兼备之士辅弼,朝中大臣一致推举崔遵度担当此任,于是他与张士逊同为太子赵祯之友,改任户部员外郎,赐金紫光禄大夫。真宗亲作七言诗一首以赠。两朝《国史》修成后,崔遵度改授吏部员外郎。不久又升礼部郎中,充咨议参军,又兼史部吏左谕德。天禧四年(1020)病逝。
崔遵度的诗词列表
-
宋代:崔遵度
李白羹初美,相如渴渐瘳。
八砖非性懒,三昧减心忧。
笔宛多批凤,词锋胜解牛。
旧山疑鹤怨,畏日想云愁。
广内劳挥翰,通中羡枕流。
使星方屡降,客辖未容投。
好奏倪宽议,何须庄舄讴。
朝衣熏歇不,侍史待仙洲。
崔遵度诗词名句
诗词推荐
- 挽橘泉方文谟先生明代:黄仲昭
- 太庙灵芝产于仁宗皇帝英宗皇帝两室前楹芝上有文成王字臣叨陪政府得预荣观谨课成律诗二首宋代:张纲
- 东渡感事呈唐维卿方伯家时甫星使兼怀幕府诸公 其二清代:林鹤年
- 寒食上冢宋代:方一夔
- 杨茂之志适轩 其一金朝:段成己
- 咏史诗魏晋:王粲
- 隐逸宋代:赵崇森
- 海棠宋代:陈与义
- 二月初十日自荻浦绝湖三首 其二宋代:赵蕃
- 送吴人席生归乌镇旅寓一首明代:黄省曾
-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唐代:白居易
- 卜算子 出德胜门沿堤过雨轻尘不飞新绿在树澹以夕照纵辔丛薄间极潇爽之致 其二清代:张祥河
- 送白礼部贞夫入秦祭告韩王一首明代:黄省曾
- 馆中冬夜明代:蔡羽
- 浣溪沙宋代:朱敦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