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的诗词(564首)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主要成就
军事思想
陈宝琛在中法战争之前于光绪八年(1882年)四月初十日上书的《陈越南兵事折》中首次公开表述他对“越南问题”的看法。他说,越南之于滇粤,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也。”越南一旦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那么中国西南边疆“滇粤水陆处处逼于他族”。他还认为,法国控制了越南以后,紧接着就会与中国“争隙地、责逃人、廓商岸”。且法国“志在蚕食”、“求取无厌”。陈宝琛已预见到了法国迟早要对中国挑起战事,中法间的战争必然会爆发。
光绪九年(1883年),陈宝琛再次提醒清政府:主张在越南问题上必须以强硬的态度坚决抵制法国的扩张野心。正是因为“越南沦”,中国西南边疆将无安全可言,所以陈宝琛认为,“与其俟剥肤切近,筹边防海左绌右支,何如乘黑旗之士气犹张,阮氏之人心未去,举义师以平其难,执条约以定其盟”。所谓“举义师”,很明显是包含着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主战观。针对“和”与“战”的激烈论争,陈宝琛认为,越南的存亡是决定和战问题的关键,“越南未失,则战易而和亦易,越南若失,则和难而战更难”,颇有见地。中法战争迫在眉睫,陈宝琛认为,法国畏惧久战,需要靠速决战求胜,却无力维持对峙战的长期消耗。显然,陈宝琛的分析是比较客观的。
中法越南交涉时期和中法战争中,陈宝琛对解决冲突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主战,《陈越南兵事折》里所提出的“谋粤督”、“集水师”、“重陆路”三策,可以说是构成他日后军事方面整体谋略的基调。
外交思想
中法战争期间,陈宝琛针对清政府的外交明确提出了“联与国”主张。他认为:“德、法、仇也,法岂须臾忘德哉?俄有衅,德无援,法始敢称兵于越耳。法得越且复强,恐亦非德之利也。故中国欲拒法,则必联德。”于是建议:“应密令使德大臣乘间说诸德之君相,曲与联络。一面促造德厂铁船,多购毛瑟枪炮。时与德之官商往来款洽,以动法疑。德诚忌法而与我交固,足阴为我助,即不能得其要领,但令法军心存顾忌,亦足分其势而扰其谋。”
陈宝琛的所谓“联与国”,指出了两点:(1)应当充分注意到德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如果法国因占据越南强大起来,这是德国所最担心的,因此德国势必同中国联合,暗中援助中国以遏制法国;(2)在外交上广泛造成中国与德国关系密切的舆论,即使中国与德国实际上未能联合,也使法国产生很大的疑虑,不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陈宝琛对“中国欲拒法,则必联德”的分析及其主张,说明他已经注意到在外交中要利用矛盾。
尽管陈宝琛“联德拒法”的以夷制夷外交手段并未在实际中得以实施,但它毕竟反映出,陈宝琛的这一灵活外交策略,是存在着可行性,以及有其现实意义的。
现代教育
1895年,福州永泰乡贤力钧利用开办银元局的赢利,创办了苍霞精舍。1897年又增加日文科,称“东文学堂”,聘请陈宝琛任董事兼总理。戊戌变法后,福建各地纷纷提出兴办中、小学堂,可新式教育的教员特别缺乏。当时的闽浙总督同陈宝琛协商,欲将“东文学堂”扩充为官立全闽师范学堂,全力培养新式教育的师资力量,以解燃眉之急。陈宝琛慨然应允,并出任学堂监督(校长)。此学堂也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之一。陈宝琛为学堂亲自题写校训:“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并且,还撰写了一篇语重心长的《开学告诫文》,颇像以后的《师范生守则》,成为全闽师范学堂培养学生的准绳。全闽师范学堂在1903年至1909年,共培养毕业生700人,其中大部分成了福建中小学教师的骨干,民国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永安,民国31年改称为省立永安师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永安师范学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
1905年,陈宝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深感学务繁忙、力不从心。于是,他邀集省城士绅座谈,倡议成立全闽教育商榷机构,大家一致赞成。当年11月,闽省学会(此乃福建教育总会的前身)宣告成立,陈宝琛被公推为会长。学会成立后,由于众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八闽大地掀起了兴办小学堂的小高潮。至1909年陈宝琛晋京官复原职(再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时,福州城乡已兴办公立、私立小学校30余所,新式教育蔚然成风。其间陈宝琛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实在功不可没。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宝琛还开明大度地支持夫人王眉寿兴办女子新式教育。1906年,王眉寿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自任监督;1907年,女子职业学堂问世,王眉寿兼任监督;1909年,两校合并为“女子师范学堂”,监督一职还是非王眉寿莫属。可以说,倘若没有陈宝琛的全力支持,福建新式女子教育的立足与发展是难以想像的。民心自有一杆秤。陈宝琛对于福建现代教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后人对他有口皆碑也是顺理成章。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陈宝琛出生于福建闽县螺洲,他的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陈家在唐末从河南固始南迁福建,明洪武年间定居螺江,人称“螺洲陈”,下传到这一代已十九世。陈家在明嘉靖十一年六世祖陈淮第一个成为进士,从此先代常有人由科举而进入仕途。从陈若霖起,开始显达,陈宝琛更是位居太傅。陈若霖之后,五代都有人中进士、举人,综计明清两代,陈家中进士二十一名,中举人一百一十名。
同治七年(1868年),陈宝琛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陈宝琛兄弟六人,他的胞弟陈宝瑨和陈宝璐中进士,陈宝琛的三个胞弟陈宝琦、陈宝瑨、陈宝璜等也皆举人出身,时称“六子科甲”,显耀榕垣。
光绪元年(1875年),陈宝琛被提拔为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四人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
维护主权
光绪四年(1878年),清廷派完颜崇厚出使俄国。崇厚贪生怕死,擅自签订不平等条约。陈宝琛失声痛哭,指出国家不能失去主权,坚决主张“诛崇厚,毁俄约”。他在此后提出的
东三省官员应该满汉兼用等建议无疑都是很有远见的。光绪五年(1879年),沙俄侵占新疆伊犁九城,陈宝琛力主收复。
光绪六年(1880年),任武英殿提调官。慈禧身边的太监与清宫午门护军争殴,慈禧偏袒肇事的太监,下旨严惩守职的护军,陈宝琛上奏力谏,终于使慈禧收回成命,这件“庚辰午门案”一时轰动朝野。翌年,授翰林院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光绪八年(1882年)任江西学政,重修白鹿洞书院。光绪九年(1883年),因为奉旨校对《穆宗毅皇帝圣训》而议叙,以示奖励,被授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当时,法国侵犯中国属国越南,陈宝琛与清流派领袖张佩纶力荐唐炯、徐廷旭担任军职。
光绪十年(1884年),陈宝琛上书光绪帝想要招募兵勇并参考西方的练兵方法训练,条陈筹饷、选将、练兵、简器四件大事,主张通过变化练兵的办法达到强兵的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任用人才,通过筹饷的方式让练兵的事变得持久长远。之后光绪帝提拔陈宝琛会办南洋的事宜。后来因为他推荐的唐炯、徐廷旭兵败受到牵连,吏部商议将他降五级处分。
闲居福州
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宝琛应台湾巡抚刘铭传之邀赴台。陈宝琛返回福建后,修葺先祖的赐书楼,并且修建沧趣楼。自此,他闭门读书、赋诗、写字。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陈宝琛任鳌峰书院山长,以大量培养人才,推广教育为目标,曾倡导设立东文学堂、师范学堂、政法学堂、商业学堂。主持高等学堂的时候,陈宝琛派遣法、政、商、工、农等科的学生前去日本留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陈宝琛任福建铁路总办,主持修筑漳厦铁路,陈宝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深感学务繁忙、力不从心。于是,他邀集省城士绅座谈,倡议成立全闽教育商榷机构,大家一致赞成。当年十一月,闽省学会(此乃福建教育总会的前身)宣告成立,陈宝琛被公推为会长。学会成立后,由于众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八闽大地掀起了兴办小学堂的小高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陈宝琛的主持下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范大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后,陈宝琛首发为“戊戌六君子”昭雪之议,奏请降旨褒扬。他为溥仪皇帝授读三年,备受恩宠。
末代帝师
宣统元年(1909年),陈宝琛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陈宝琛在毓庆宫行走,任宣统帝溥仪的老师,赐紫禁城骑马。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后仍追随溥仪。命修《德宗实录》。民国初年,陈宝琛仍留恋故宫里的逊清小朝廷,表现出他深受传统忠君报恩思想的影响。民国二年(1913年),命陈宝琛主修《德宗实录》。
民国十年(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民国十二年(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溥仪被逐出故宫时,溥仪见到陈宝琛,放声大哭说:“我无颜见祖宗啊!”陈宝琛忙劝慰道:“皇上切莫悲伤,自古以来哪有不灭亡的朝代呢?而我大清到了今日地步,并非是因为失德而被篡位,皇上也不是亡国之君。皇上年纪尚轻,且博学多识,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晚年逝世
民国十四年(1925年),溥仪至天津,陈宝琛亦移居天津随侍。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溥仪被日本侵略者诱至东北充当伪满傀儡,次年跟踪而去,竭力主张复辟大清帝国,反对溥仪出任日本操纵的伪满蒙共和国总统,与溥仪、郑孝胥意见不一,他劝说:“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尽管被溥仪认为“忠心可嘉,迂腐不堪”,他仍不顾风烛残年,冒死赴东北劝谏,差点被日本关东军囚禁。他郁郁返回天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病逝,享年87岁,归葬福州。
陈宝琛的诗词列表
-
清代:陈宝琛
雪坪生夏寒,奇胜吾斋甲。下临无尽溪,上有太古峡。
崖悬乔木翳,磴近危栏夹。谷响易聚空,江光未迷眨。
苔黏平作簟,薄积凹胜擖。曲几滑可凭,窊尊酽宜呷。
摊书床撤桄,烧茗灰成劫。仙留赌弈枰,天设眠琴匣。
千模从意造,群窞谁爪掐?想当春雨后,侧足奔流狎。
河水泻吕梁,横绝不可闸。洎乎秋月夜,列坐微风洽。
桂子落天坛,馨发那由箑?寂顽见佛性,夷坦息世乏。
鸟飞恋其巢,兽逸宁思柙?醉当卧陶石,游或荷刘锸。
雪坪生夏寒,槃涧盟须歃。
-
清代:陈宝琛
黄落山川未足悲,百昌荣悴各因时。偶寻泽畔芳犹在,不向风前劲孰知?
天接斜阳看转迥,地邻古塞恐先衰。八公久入商声裹,那更芦笳日夜吹。
-
清代:陈宝琛
伏波有名言,穷老益坚壮。交君垂卌载,晚顾际板荡。
平生尽信书,自笑不知量。只赢方寸地,未逐东去浪。
君乎云龙从,共此葵日向。危冠众所怪,一蒉不辞障。
今年吟耳顺,令节正天贶。吾皇题其堂,赐赉出内藏。
岂惟宠稽古,多难识忠谅。回思陵下庐,风雪四番抗。
沾沾国士报,自昔鄙豫让。生三义匪他,长留作人样。
-
清代:陈宝琛
何郎相见亦衰翁,百首携持劫燹中。长忆别时遗欬在,顾祠如扫就松风。
-
清代:陈宝琛
及身不相就,失君还自来。轩窗积尘寸,一一为我开。
撑胸郁梁栋,吐地成楼台。委蜕等一寄,遑知华屋哀?
牡丹正向阑,红白香作堆。留慰迟暮眼,识君殷勤栽。
欲行见遗容,悄然重徘徊。交期安足道,悼此旷世才。
-
清代:陈宝琛
此才不用谁之过?惭愧平生说项斯。腹痛残年及铭墓,弥天兵火读兹诗。
-
清代:陈宝琛
闲来何事最相宜?重访山灵话旧知。半日相陪携谢屐,一尊豫约醉陶篱。
阳春郢曲谁能和?沧海云帆会有时。咄咄眉间英气爽,羡君真肖傅修期。
-
清代:陈宝琛
洞游忆在种梅前,欠及花时再舣船。韵事劫馀总陈迹,后贤怀此亦华颠。
一诗逋积吾能负,大梦归休子竟先。剥复天心那可料,尚思留命访臞仙。
-
清代:陈宝琛
少伯功成游五湖,东山安石志不渝。古人遭时类有托,廋语或更思莼鲈。
以公方之趣倘殊,高牙大纛临三吴。江清海夷帝日俞,乃眷初服为斯图。
诏书朝下夕移镇,川后稳送瓯闽鲈。下车勤勤问疾苦,作我髦士蒐师徒。
袖长地褊岁未半,顿解符绶行首涂。再期连帅六受代,纵有郇召膏焉敷?
氓萌睽睽失鷇哺,公胡不闵神夷愉?行藏任天那喜愠,政恐世难仍相须。
招来麾去本臣职,但祝云卧无惊虞。中兴将帅算公在,矍铄犹可雄万夫。
衡湘地灵足英少,报国莫道山林无。扁舟散帻色相耳,胸中八九云梦谁能摹?
-
清代:陈宝琛
赵高持汝称为马,类马端应署马加。许墓有灵诛触树,唐宫何罪恣衔花?
角之若个能生捕?脯此寻当付酒家。万口赤祥方挺走,要知需血甚泥沙。
-
清代:陈宝琛
蓼园墓草几经霜,犹有门生捧办香。隔巷春回又元夜,更谁镫下说同光?
-
清代:陈宝琛
廊广宜翔步,堂空便结跏。小松时作籁,久竹欻生花。
农话昨收橘,僧供新摘茶。几分田舍味,举似向毗邪。
-
清代:陈宝琛
丛薄易黄昏。众星檐际繁。好山河、生怕墓蟆吞。七宝催修成也未,一年事,彀销魂。
秋色正平分。天风吹海云。甚仙人、擎出金盆。只要高寒挨得过,怎秋月,不如春。
-
清代:陈宝琛
萧瑟无缘赋小园,故侯瓜好忆青门。卜居近接三迁宅,思旧鸡招九逝魂。
散郁上层望远海,暖寒东际就初暾。他年先友编成记,及共行朝奉至尊。
-
清代:陈宝琛
入门眩丹碧,千佛阁一新。戒坛胜在松,贵是辽金陈。
一松插霄立,苍黝不见鳞。一松称卧龙,抉石根如轮。
孙枝亦屈铁,偃蹇不可驯。其一虽空心,要与栝柏邻。
独怜活动松,怛化逾廿春。生邀宸翰赏,死作僧厨薪。
琳宫有兴废,古木烦见珍。
-
清代:陈宝琛
底急韶华不我留,馀春惜取曲江头。纵横满地谁能扫,高下随风那自由?
几树棠梨差可馆,旧时花萼岂无楼?夜阑犹剔残灯照,心恋空林敢即休?
-
清代:陈宝琛
航瀛学子岁如林,谁信神州坐陆沉?端合庄书千万本,遍悬横舍作南针。
-
清代:陈宝琛
王孙竞爽媲二苏,自相琢磨瑾与瑜。十年寝馈山水窟,养就诗笔清而腴。
适来尝荔出新什,芳冽有若倾醍醐。投桃区区辱琼报,使我惭汗淋襜襦。
溯从宣庙罢方贡,玉食久阙赪虬珠。岭纡海迥况当暑,火伞熏灼逾红炉。
色香味变越三宿,奈此冰雪神人肤。殊尤生世限时地,厥包坐让千木奴。
谁知奇肱巧创述,能缩亥步翔天途。物同夷蹠异所需,火攻殃及民骇吁。
止戈南北傥混一,燥吻计晷频沾濡。君谟之谱香山图,名品要自分精粗。
故园绕楼十数株,夏热犹足羞彤除。炎风向阑树已洗,期以明岁心敢渝?
阳春难和且趁韵,莫笑拊玉声乌乌。
-
清代:陈宝琛
平生爱友朋,况子总角契。行止虽殊涂,趋舍要一致。
五年沪上语,人事恍隔世。湖山枉嘉招,握手转欲涕。
涉旬餐胜足,别绪起酒次。投诗徵赠言,吾意子故会。
圣湖自明瑟,宁以晴雨异。颇嫌游者众,林墅或为累。
南山虚且深,松篁閟静翠。九溪十八涧,佳处岂在寺?
意行试龙井,茗淡滋可味。文字外有禅,兹游子幸识。
-
清代:陈宝琛
甜酸毛鲁孤,细棱如水玉。醒酒得两枚,风味故不俗。
陈宝琛诗词名句
诗词推荐
- 送江西都司承差明代:梁兰
- 赞黎秫坡先贤像和董侍御韵 其一明代:区元晋
- 为滑济川书乐工扇 其二清代:陆建
- 望江南宋代:杨无咎
- 送灵武朱书记唐代:刘得仁
- 不寐明代:李舜臣
- 怀刘蓉清代:曾国藩
-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清代:纳兰性德
- 潼关清代:颜光敏
- 之青原访药地禅师留别诸子 其二明代:陈子升
- 再用韵促诸秋官和章明代:李东阳
- 春日途中自寿明代:黎贞
- 光孝寺菩提树歌和家载园韵清代:李如筠
- 次韵和松盦同年菊宴五首 其三清代:祝廷华
- 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宋代:李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