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太山上作
清平乐·太山上作朗读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元好问 ,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 元好问 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译文注释
译文
放眼远望,江山映一抹残阳。分明莽莽苍苍。深涧幽壑风来,万千孔穴呜呜作响,汇入松涛声悲壮。
如井蛙面临大海云涛观赏,似醯鸡看到了日远天长。在这千峰顶上,醉眼朦胧微张;见世间多少事务,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
注释
词作于金亡后二年(1236),时作者与友人游泰山。太山,即泰山。
井蛙:作者谦称。井底之蛙,由于受的狭小环境的局限,不知道有个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
醯鸡:醋瓮中一种小虫(即蠛蠓)瓮子有盖盖着,不见天日;一旦揭去盖子,它就见到天了,为词人谦称。
创作背景
公元1233年蒙古军占领金首都汴京,元好问被羁管于聊城。蒙古太宗八年(1236),他获得自由,暂居冠氏。这年三月,一位友人将赴泰安,约他同行。在三十天的旅行中,他游览了东岳泰山并写下了散文《东游略记》、《游泰山》诗和这首《清平乐》词。
元好问名句推荐
-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作者:元好问:出自《过晋阳故城书事》
-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作者:元好问:出自《倪庄中秋》
-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作者:元好问:出自《骤雨打新荷》
- 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作者:元好问:出自《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作者:元好问:出自《骤雨打新荷》
-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作者:元好问:出自《倪庄中秋》
-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作者:元好问:出自《玉漏迟·咏杯》
-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
作者:元好问:出自《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作者:元好问:出自《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作者:元好问:出自《秋怀》
诗词推荐
- 景仁寄和萧公陂诗次其韵宋代:曹彦约
- 姚叔节解元属题张亨甫先生题寄按察公石田画卷清代:陈宝琛
- 纳凉三首 其一清代:张珊英
- 自彭蠡湖初入江唐代:张九龄
- 望江南 晚思清代:沈谦
- 觉罗八姑贞孝诗清代:戴亨
- 再答山阴王玉映并宗弟睿子清代:丁耀亢
- 南诏碑清代:牛焘
- 寄友,为红巾破九江府清代:刘鹗
- 武昌怀古十咏·南楼宋代:白玉蟾
- 韩叔冲约客泛舟沧江分韵得落字宋代:魏了翁
- 【双调】沉醉东风 琼花蝶粉霜元代:张可久
- 沙远晴波浅漾金鱼苗初上小如针将船载酒江头饮水柳千株满岸阴 其四元代:丁复
-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十二 其十二元代:凌云翰
- 西唐代:徐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