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朗读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纳兰性德 (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译文注释
译文
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人水中,化为浮萍。
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注释
朝中措:又称《芙蓉曲》《梅月圆》《照红梅》等,唐郑萦《开天传信记》: “有一美措,傲脱直人。”此调有多种体格,均为双调。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体。上阕四句,下阕五句,共四十八字。上阕第一、第二、第四句,下片第三、第五句押平声韵。
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秦柱:犹秦弦。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柱:拨弦、架弦之码。唐唐彦谦《汉代》:“别随秦柱促,愁为蜀弦么。”关情:动情。
烘暖微酲:谓春日东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微酲(chéng):微醉。
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
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已经不可考了,纳兰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写下了这首伤春词,还需要后人的猜测与考证。暮春之际,纳兰为了怀念亲人而写下了这首伤春词。
纳兰性德名句推荐
-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 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摸鱼儿·午日雨眺》
-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一丛花·咏并蒂莲》
-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南乡子·秋暮村居》
-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红窗月·燕归花谢》
-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作者:纳兰性德:出自《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诗词推荐
- 西唐代:徐夤
- 望江南 晚思清代:沈谦
- 韩叔冲约客泛舟沧江分韵得落字宋代:魏了翁
- 寄友,为红巾破九江府清代:刘鹗
- 景仁寄和萧公陂诗次其韵宋代:曹彦约
- 自彭蠡湖初入江唐代:张九龄
- 南诏碑清代:牛焘
- 纳凉三首 其一清代:张珊英
- 武昌怀古十咏·南楼宋代:白玉蟾
- 姚叔节解元属题张亨甫先生题寄按察公石田画卷清代:陈宝琛
- 沙远晴波浅漾金鱼苗初上小如针将船载酒江头饮水柳千株满岸阴 其四元代:丁复
- 【双调】沉醉东风 琼花蝶粉霜元代:张可久
-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十二 其十二元代:凌云翰
- 再答山阴王玉映并宗弟睿子清代:丁耀亢
- 觉罗八姑贞孝诗清代:戴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