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朗读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 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 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刘迎 (?—1180)金代诗人、词人,字无党,号无诤居士。东莱(今山东莱州)人。曾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译文注释
译文
离恨啊常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妓院中曾得到她的赏识,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
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
注释
乌夜啼: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章台: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张敞曾走马过此街。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玉鞭斜: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
啼:啼哭。
醉墨笼纱(lóng shā):此用“碧纱笼”故事。唐代王播少孤贫,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为诸僧所不礼。后播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
春思入琵琶(pí pá):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用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诗意。
创作背景
金代中后期,词人仕途不顺,且多流落于青楼之地,于是词人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以及对美人的怀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刘迎名句推荐
-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
作者:刘迎:出自《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 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作者:刘迎:出自《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诗词推荐
- 【双调】沉醉东风 琼花蝶粉霜元代:张可久
- 景仁寄和萧公陂诗次其韵宋代:曹彦约
- 西唐代:徐夤
- 姚叔节解元属题张亨甫先生题寄按察公石田画卷清代:陈宝琛
- 纳凉三首 其一清代:张珊英
- 沙远晴波浅漾金鱼苗初上小如针将船载酒江头饮水柳千株满岸阴 其四元代:丁复
- 武昌怀古十咏·南楼宋代:白玉蟾
- 韩叔冲约客泛舟沧江分韵得落字宋代:魏了翁
- 再答山阴王玉映并宗弟睿子清代:丁耀亢
-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十二 其十二元代:凌云翰
- 南诏碑清代:牛焘
- 觉罗八姑贞孝诗清代:戴亨
- 寄友,为红巾破九江府清代:刘鹗
- 自彭蠡湖初入江唐代:张九龄
- 望江南 晚思清代:沈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