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01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将超过90%。 “就业难”一直是近些年来社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难, 下岗工人再就业更难, 在学历、年龄、经验等方面都不占优势的中专生就业难上加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现状,这所曾经为
上海乃至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财政税务人员的老牌学校,利用自身独特的专业特色,对外注重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对内狠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内外结合,在逆境中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找准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定位,从而自1998—2000连续三年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保持在85%左右,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但是我们的毕业推荐工作并不满足于85%,校领导和毕推办的老师都知道:多落实一个学生的工作,学校就多了一份广告,以后的毕业生就多了一条就业的渠道,学生所在的家庭就少了一份负担、多了一份欢乐,学生自己也可以学以致用。并且,对学校而言,学生是一个学校的命脉。只有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受欢迎,才能达到招生时生源充足的良性循环。 校领导在办公硬件上支持学生科的毕业推荐工作,教务、总务等部门也大力配合。我们具体作这项工作的老师,通过组织用人单位座谈会、上门跟踪了解毕业生情况等形式,认真听取各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并及时地反映到有关部门,最后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这两年我们主要加强了计算机信息处理、汉字输入、点钞等技能课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便可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我们也明白:技能再好,我们也不一定竞争得过职校、技校等侧重技能操作训练的学校,我们只有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塑造学生具备良好的人生品格,才能出去一个学生为学校树立一块牌子,才能在就业的市场上立不败之地。因此,通过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春游、夏令营、运动会、第二课堂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待人接物、团结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财经学校的学生思想正、脑子活、勤奋、踏实、乐于向上、可塑性强……”是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一致赞誉,毕业生因为既懂财务知识,又能够协助各企事业单位办理涉税业务,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已与十余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供需关系,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也不断得到提高。 截至2001年4月28日,我校2001届毕业生(减去要服考大学的142人)就业签约率已达到了85%,200多人进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70多人进入了超市集团公司的初级岗位;30多人进入了医院、杂志社等事业单位。黄浦、徐汇、静安、卢湾、长宁等区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40岁,对一个来讲已进入了中年,但对于一个学校,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正进入一个有办学经验,有教育实力,有创新意识的青春期。她的内涵、她的规范、它自成一体的风格必将成为财税教育中一颗熠熠放光的明珠,必将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财经学校,正以她特有的活力与魅力迎、送一批又一批财经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