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注心凝】单字解释
凝:基本词义 ◎ 凝 níng 〈动〉 (1)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2) 同本义 [freeze] 凝,水坚也。——《说文》 凝,定也。——《广雅》 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凝土以为器。——《考工记》 天气严疑之气。——《礼记·乡饮酒义》 霜锷水凝。——枚乘《七命》 幕中草檄( xì )砚水凝。—— 唐· 岑参《走马川行》 (3) 又如:凝寒(寒冷冻结);凝冰(冰;结冰);凝雨(雪);凝涸(冻结);凝霜(凝结成霜) (4) 凝聚;积聚 [condense;agglutinate;coagulate] 沙石凝积,地势无所宜。——《盐铁论·轻重》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又如:油还没凝住;水凝成了冰;凝合(聚拢集结);凝情(凝聚愁情);凝图(收聚天下图书);凝尘(积聚的尘土);凝蹇(凝结);凝露(凝结的露珠;凝聚成露;凝...
心:基本词义 ◎ 心 xīn 〈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
注:基本词义 ◎ 注 zhù 〈动〉 (1)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2) 同本义 [pour] 注,灌也。——《说文》 振盪注流。——左思《吴都赋》 丰水东注。——《诗·大雅·文王有声》 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世说新语·言语》 而泽下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大雨如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东观汉记》 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把酒注到瓶里;注溉(灌溉);注萤(以水浇灌萤火);注集(流泻汇集);注溜(倾泻的水流) (4) 集中;聚集 [concentrate] 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周礼·天官·兽人》 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注心(集中心意,专心);注耳(倾耳);注仰(抬头注视);注盼(凝视);注神(凝...
目:基本词义 ◎ 目 mù 〈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eye]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