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汤下面】单字解释
下:基本词义 ◎ 下 xià 〈名〉 (1)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义 [below;under;underneath]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4) 地 [ground]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
就:基本词义 ◎ 就 jiù 〈动〉 (1)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 同本义 [move to highland]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趋向 [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
汤:基本词义 ◎ 汤 (1) 湯 shāng (2) 另见 tāng 基本词义 ◎ 汤 湯 tāng 〈名〉 (1) (形声。从水,昜( yáng )声。本义:热水;开水) (2) 同本义 [boiling water] 汤,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子·备梯》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踔出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王头随堕汤中。 分其汤肉葬之。 (3) 又如:汤羊(经过开水处理的整只羊);汤火(滚水与烈火);汤炭(滚水与炭火);汤婆子(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汤浴(洗热水澡) (4) 菜汤 [soup]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5) 又如:汤脚(剩汤);汤玉(汤饼);汤饭 (6) 把草药放在水里熬得的液态药剂 [liquid decoction of medicinal herbs]。如:汤粥(汤药和稀饭);汤散(汤药和散剂);汤引(药引子) (7) 饮料 [drink]。如:汤点(茶...
面:基本词义 ◎ 面 靣 miàn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face]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surface;top;face]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