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单字解释
子:基本词义 ◎ 子 zǐ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
对:基本词义 ◎ 对 對 duì 〈动〉 (1) (会意。从口,从“丵”( zhuó ,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2) 同本义 [answer;reply]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3)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4) 两者相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