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二卫生学校(原
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位于哈尔滨市中心的南岗区海城街105号,总占地面积131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903平方米。学校定员编制204人,设10个行政科室,4个学科,9个教研组。学校现有66名专任教师,学历全部是大学本科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研究生5人,高级职称37人,“双师型”教师达47%,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 学校始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哈尔滨铁道医学院,1958年调整为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隶属铁道部直接领导。2004年8月按照国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要求,从铁路系统分离,划归黑龙江省卫生厅管理并更名为黑龙江省第二卫生学校。 建校初期学校设有医疗本科专业,学制五年,医疗专科、中专医士、护士等专业,学制均为三年。医士、助产士专业,学制三年半。1962年因贯彻“八字”调整方针,将医疗本科和医疗专科调整到
大连铁道医学院。1963年助产士专业停办。1958——1965年毕业生539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受破坏,中止招生。1972年恢复招收工农兵学员,设有护士、医士两个专业,学制分别为一、二年。 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后,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设有护士、医士专业,学制三年。1984年改招初中毕业生。1986年后护士、医士专业学制改为四年。1987年增设口腔医学专业,学制四年。恢复助产士专业,学制三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200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办了“3+2”护理、口腔、全科医学、美容专业高职班,学制五年。2002年细化护理、口腔专业设立英语护理、美容护理、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开办中专美容专业,学制均为三年。2004年开办涉外高护班,学制五年和口腔护理专业,学制三年。 为适应社会需求,1997年开设了成人社区医学班,学制三年。与
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联合举办护理、医疗专业证书班,与
大庆职工医学院联办高护、医疗大专班,学制三年。1998年开始又与哈医大联办口腔医学大专班,学制三年。1999年与
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办高级口腔工艺技术班,学制三年。2000年与浙江大学联合办远程医学教育,开设大专护理专业,学制三年。1986年在校生160人,2005年在校生达2215人。 20年来,学校重视现代化建设和教学设备投入,国定资产总额达一千六百七十万。具有多媒体、人机对话、网络浏览、语音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教室5个,全校微机达500多台,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建有国内一流的口腔、护理演练基地,实验室配备齐全,并建有解剖、生理等虚拟实验室,可实现实验模拟仿真。 学校设有附属医院,既是学校的教学临床实习基地,又对社会提供服务。承担教学、医疗、科研三项任务,是哈尔滨铁路局的医
保定点单位。 目前,学校有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手段先进,实验实习设备一流,招生就业渠道畅通,基本实现现代化教学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设备达国际水准,护理和口腔专业已经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口腔专业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列为全国前三名,护理专业的模拟试验、自主训练属国内首创,新增设的口腔、美容护理专业也是国内唯一。外语教学聘请了外籍教师和哈工大外语教师,开设人机对话课,授课量增至每周23课时,涉外班学生毕业时英语目标是大学四级水平。学生管理中把德育放在首位,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理念,建立“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管理模式,平均每年投入10万余元奖励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2002年学校建立了定点实习、定点就业的就业模式,现在日趋完善,形成了立足东北、面向沿海、探索国外的就业渠道,一次就业率达96%以上。 “十五”教育科研规划期间,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全校有233篇教研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有14项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口腔实验教学分步骤系统标准模型》获省教研成果一等奖。 1992年学校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我校设立成人教育学院分院,2000年成为浙江大学医学远程教育哈尔滨教学站,2003年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我校设立职业培训基地,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被评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