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单字解释
似:基本词义 ◎ 似 shì 〈助〉 (1) 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似的”、“如…一般” 那后生就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水浒传》 (2) 另见 sì 基本词义 ◎ 似 佀 sì 〈动〉 (1) (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 (2) 同本义 [look like;similar] 似,象也。——《说文》 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櫻也。——《墨子经上》 见似目瞿。——《礼记·杂记》。注:“谓容貌似其父母。” 寡人虽无似也。——《礼记·哀公问》。注:“无似犹言不肖。” 似,类也。——《广雅》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庄子·大宗师》 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吕氏春秋·疑似》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吕氏春秋·察今》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曾:基本词义 ◎ 曾 céng 〈副〉 (1)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once]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 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4)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如:似曾相识 词性变化 ◎ 曾 céng 〈形〉 (1) 通“层”。重叠 [overlapped]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戊》 大厦曾架,拟于昆仑。——《淮南子·本经》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2) 另见 zēng 基本词义 ◎ 曾 zēng 〈形〉 (1)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grandchildren and great-grandparents] 自此而曾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相:基本词义 ◎ 相 xiāng 〈副〉 (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together;jointly]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su...
识:基本词义 ◎ 识 識 shí 〈动〉 (1) (形声。从言。戠( zhí )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 同本义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理) (4) 认识 [know;recognize]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王安石《伤仲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