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不理】单字解释
不:基本词义 ◎ 不 bù 〈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wěi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
之:基本词义 ◎ 之 zhī 〈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 之 zhī 〈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
理:基本词义 ◎ 理 lǐ 〈动〉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carve and polish]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administer]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
置:基本词义 ◎ 置 zhì 〈动〉 (1)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 同本义 [release] 置,赦也。——《说文》 见十置一。——《汉书·尹赏传》。注:“放也。”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传》 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史记·吴王濞列传》 (3) 安放;搁;摆 [place;put]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史记·项羽本纪》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王维《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4) 又如:置锥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陈设酒筵);置社(古时大夫、士庶共同设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置立(设立);安置;置措(措置);置散(安置在闲散的职位);置棋不定(弈棋时不知如何下子);置锥之地...